9月3日下午,我校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教授为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仪式暨龚健雅院士学术报告会在学E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长张爱林教授出席,15vip太阳集团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共200余人参加聘任仪式暨报告会。
张爱林校长主持龚健雅院士受聘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仪式,并为其颁发了荣誉聘书。
学术报告会由15vip太阳集团院长杜明义教授主持。在座无虚席的报告厅中,龚健雅院士以“人工智能对测绘遥感的发展与挑战”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前沿的科学技术盛宴。报告从当今热门的“人工智能”话题切入主题,归纳展望了人工智能的六大方向,重点分享了与测绘遥感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两大内容。
在计算机视觉方面,龚院士从摄影测量起源开始,以火星车定位与导航、无人驾驶等为例,深入剖析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和计算机视觉之间的异同点,并指出:摄影测量与遥感工作者应该拥抱新技术,学会跨界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贡献自己的智慧,方能使自己的学科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与其他学科一起推动智能科学的发展;在机器学习方向中,他重点分享了传统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深度学习与遥感信息自动提取的经典方法,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高分遥感图像智能检索系统、地物分类、目标提取、变化监测、激光点云滤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在学术报告尾声,龚健雅院士总结道: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摄影测量与遥感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受益者,又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贡献者。我们的主要任务在于:摄影测量从静态走向动态,实时与计算机视觉深度融合;遥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影像解释、信息自动提取问题;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获取海量时空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血液,为机器学习、智能抉择与服务提供支撑。院士报告带给在座师生很好的启示和思考。在讲座互动环节中,龚健雅院士对师生的提问一一解答并现场交流。
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和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在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提出了GIS中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互操作模型,引领了面向对象GIS和面向服务GIS的发展;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大幅提高了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基于自创的理论与模型,自主研发了GIS基础软件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遥感地面处理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论著他引2万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级和一等奖6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Dolezal成就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