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胡平波、侯妙乐 审核:谷天硕
12月16日,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在我校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建雅院士及各位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研发机构管理部房晓丽部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爱群,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15vip太阳集团主要负责人,实验室师生共同参与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理安主持。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线上+线下)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房晓丽部长在线对本次会议表示祝贺,在肯定了实验室成绩的同时,希望实验室利用已有成果积极申报国家实验室。
15vip太阳集团院长杜明义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15vip太阳集团向龚建雅院士及参会的学术委员会成员等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本实验室发展给予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实验室通过对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理论研究及技术攻关,建设面向未来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处理、管理、监测、模拟及展示的标准规范和软件平台,已经形成完善的建筑遗产精细重构、健康监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汇聚和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自信的高层次人才,组建了国际化的多学科、全过程科技攻坚队伍。期待实验室未来能推动高水平建筑遗产保护高端智库建设,为文物保护国家创新战略服务。
学术汇报环节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健雅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侯妙乐教授代表实验室做2021年度工作汇报。汇报主要围绕2021年重点工作、所取得的主要创新、主要成果和下一年工作计划展开。在过去一年,实验室在多源数据获取与精细重构方面构建了四网一体的建筑遗产数据获取与表达体系。在建筑遗产虚拟修复方面完善了建筑遗产虚拟修复理论框架、实现了石窟佛龛对象智能化化提取,丰富了基于高光谱的定量定性化虚拟修复方法。在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方面实现了文物表面风化微变形检测,构建了高精度智能化监测平台。在建筑遗产三维虚拟现实交互与可视化方面,实现了基于高维数据立方体的多源异构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研发,构建了文化遗产一张图和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数字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同时展开了国土空间规划下数字文化遗产的思考。相关技术持续应用在布达拉宫、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云冈18窟、瞿昙寺、周口店、长城、故宫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获得省部及以上科技奖5项,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学术论文76篇,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34篇。承办2021CIPA双年会和“数字孪生,智绘赋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专委会年会,举办了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人文讲堂等学术活动,培养硕士生研究生60余人。
学术委员们要求实验室要牢牢把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建筑遗产的国家重大需求,扎根学科特色、发扬科学精神,着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凝练实验室“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方向、目标和路线图,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面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需求,加强建筑遗产健康监测和精细重构共性技术及标准研究,在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理论和成果转换等方面加强投入,希望学校在科研平台运行经费、开放基金、国际化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文发展融合,力争建成首都文化科技发展的创新基地和高端智库。
最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爱群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委员的建言献策、悉心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也对实验室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期望实验室继续努力,优化发展实验室研究目标,力争早日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筑遗产发展和保护技术及应用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行业交流基地。
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12月批准建设。实验室主要依托15vip太阳集团,聚焦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其目标是构建跨专业综合性的科技研发创新平台。